9月15日,廣東省《首席專家談農技》直播第三十三期“名優淡水魚專場”在廣州國家農業科創中心舉行。
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淡水魚創新團隊首席專家、珠江水產研究所副所長朱新平研究員,攜淡水魚育種崗位專家趙建研究員、養殖崗位專家王廣軍研究員做客【科創中心直播間】,以“鱸鱧鱖優良品種與高效養殖”為主題,介紹了我國和廣東省淡水魚養殖業發展歷程、淡水魚產業轉型升級方向、名優淡水魚鱸鱧鱖養殖新品種和高效養殖模式。會議直播由科創中心徐海濤博士主持。
廣東是我國淡水魚養殖第一大省,也是水產種業的開創者。從1958年鐘麟等攻克四大家魚人工繁殖以來,廣東一直引領全國淡水魚養殖業發展。隨著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淡水魚產品提出了更高要求,肉質好、無肌間刺、易加工的優質魚成為轉型升級的目標。近幾年,廣東省名優淡水魚產業發展迅速,鱸鱧鱖成為主養品種,但同時也面臨著種質退化、病害和質量安全問題。如何選出好的種苗,采用高效環保的養殖模式,產出優質、安全的水產品,保障食品安全、提高養殖效益,是淡水魚產業重要課題。
在直播間,朱新平研究員簡要介紹了我國淡水魚產業的發展歷程、廣東省淡水魚產業現狀和發展方向、名優淡水魚鱸鱧鱖的產業現狀。淡水魚育種崗位專家趙建研究員介紹了廣東省科研團隊選育的鱸鱧鱖養殖新品種和生產優勢。王廣軍研究員分析了目前鱸鱧鱖養殖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分別介紹了池塘精養、多營養層次混養、分區養殖等6大高產高效養殖模式。
淡水魚創新團隊是廣東省建設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之一。自2019年啟動建設以來,在首席專家朱新平研究員帶領下,圍繞“促進提質增效、服務產業發展”總目標,精心組織,與國家特色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和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崗位有效銜接,協作攻關,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自主培育了鱸、鱧、鱖、中華鱉和華南鯉新品種5個,多個新品種入選廣東省農業主導品種和漁業主推品種,集成了適合廣東省推廣的高效養殖和尾水處理模式,針對主要病害建立了多項檢測和綜合防控技術,研制了高效環保淡水魚飼料,研發了淡水魚深加工工藝和產品,對水產品質量安全進行監督和抽查,有效支撐了廣東省優質淡水魚在全國的優勢地位,提高了農民收入,也保障了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直播現場

為淡水魚創新團隊專家頒發“優秀團隊”榮譽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