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近期粵北持續陰雨天氣對水產養殖造成的影響問題,9月中下旬,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珠江水產研究所賴迎迢、鞏華等組成團隊,奔赴河源市龍川縣鶴市鎮漁業生產一線,開展科技幫扶工作。
8月中旬到9月中旬,異常的雨帶給廣東省粵北鶴市鎮帶來了持續陰雨,連續近30天雨天,給當地水產養殖業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為減小對水產養殖的影響,團隊深入當地養殖塘頭一線,了解陰雨后養殖和病害發生情況,提出減災技術方案,多方面進行技術指導。在鶴市鎮政府的通力協助下,經與鶴市鎮黨委副書記黃玉城、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陳列榮等當地主管部門和一線養殖者,交流本次暴雨后養殖具體情況。
專家團隊到達大佳村等生產一線,深入了解陰雨期間的養殖情況和技術需求,養殖戶均反饋,往年進入白露節氣后,魚類各種病害導致的損失逐漸減少。但是今年與往年不同,特殊的長期陰雨天氣給鶴市鎮水產養殖造成不同程度上的損失,養殖的草魚、鳙魚和鯪魚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死亡,而且魚塘等有害藻類大量繁殖和爆發藍藻,進而對魚塘主養的草魚造成損失。
專家團隊針對鶴市鎮水產目前的病害和損失情況,現場指導當地養殖戶從技術和管理上減少連續陰雨極端天氣帶來的經濟損失。團隊與養殖戶交流并逐一解答了近期當地常見的養殖過程存在的各種病害難題,盡可能防止疾病的爆發,把損失減至最小。并介紹了辨別和選擇優質品系的草魚魚苗的方法,提高養殖成功率。
通過本次技術幫扶,專家團隊針對性對養戶進行了技術指導,體現了良好的科技風貌,發揮農村科技特派員先鋒帶頭作用,踐行駐鎮幫扶的責任,受到當地贊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