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科學精神,營造熱愛科學,點燃山區留守兒童科技夢,5月24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以下簡稱“珠江所”)聯合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番職院”)、廣東水產學會走近潮州市潮安區赤鳳鎮峙溪中心學校,在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隊的支持和配合下,開展以“科普助力鄉村振興,點燃山區留守兒童科技夢”為主題的科技活動。
廣東省科技特派員珠江所洪孝友副研究員以赤鳳鎮生態保護區為切入點,從韓江黿為例,為全校師生科普水生野生動物知識。講座引經據典講述了黿的前世今生,當洪孝友講到四大名著中《西游記》馱唐僧師過通天河的大鱉就是“韓江黿”時,學生驚訝地說:原(黿)來是它呀,它有多重,它幾歲了,它還活著嗎,它怎么游到韓江來的?……學生們瞬間變成了“十萬個為什么?”。洪孝友逐一解答,并告訴學生們保護自然資源、保護綠水青山的意義,在學生心中種下環境小衛士的種子。科普展示區,擺放了國家一級保護水生動物“黿”、“小蝌蚪找媽媽”、比目魚、鯊魚等生物標本。“老師,青蛙長大了,為什么把尾巴弄丟了,它是不是受傷了?它會不會哭?……廣東省科普名師珠江所郭秀平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傳遞著淡水漁業知識,介紹水產標本,生動形象地介紹青蛙是如何從一顆受精卵孵化,經過逐步發育長出兩條腿、四條腿、尾部退化,最后成為青蛙的過程。學生們一雙雙清澈的眼睛流露出了對知識的渴望。
“番職院”科普團隊的肖婕老師、劉志鋒老師給學生們上了給一堂好玩有趣的“3D打印智慧課”。兩位老師將3D打印原理通過變魔術般的操作相結合,3D打印原理在學生眼前一一呈現。同學們說,原來這“3D打印“可以創造無限可能性呀。現場展示3D打印的航天發射模型、栩栩如生的“3D打印”小丑魚、金元寶、漂亮的花朵等,讓學生們愛不釋手。3D打印科普課堂為學生們打開神奇的科技之門。
在活動體驗區,顯微觀察、快樂益智拼圖、3D打印不僅吸引了同學們好奇,學校老師也過了一把科技癮,科普體驗區時不時發出哇哇哇的驚訝聲、歡呼聲…….
科普助力鄉村振興,點燃山區留守兒童點亮科技夢,我們在行動。

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知識科普課堂

水產知識科普課堂

標本展示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