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30日,連南瑤族自治縣農業科技推廣服務中心組織專家,在連南縣勵邦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水一方基地對珠江水產研究所與中山大學等單位聯合承擔的2021 年廣東省漁業發展支持政策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項目《稻漁綜合種養模式示范》項目中的任務之一-《稻田—禾花鯉共作模式示范》進行了現場測產。
驗收專家組聽取了珠江所王廣軍研究員的實施情況匯報,查驗了生產記錄,并進行現場抽樣測定,經質詢討論,形成驗收意見如下:項目組在連南建立了稻田養殖禾花鯉核心示范區50畝,測產抽查的稻田面積1畝。經現場隨機抽查,放養密度為550尾/畝,規格為(92.0±20.6)克的禾花鯉,經過近50天的適量投喂飼料養殖,平均個體達到(299.1±145.5)克,初步推算成活率約為95%以上,畝產量約為150公斤。按照目前禾花鯉市場價格60元/公斤,魚的畝產值約9000元;再加上水稻產值(按照每畝500公斤計算,水稻3.0元/公斤)約1500元;兩者加起來總產值超過10000元。真正實現了“百斤魚、千斤稻、萬元錢”的良好效果。
專家組認為,稻田養魚通過投喂飼料,可以促進魚類的快速生長。不僅增加了魚類的產量,同時也為稻田提供了豐富的餌料資源,魚類的糞便又能肥田肥水,是一種良性的生態循環。
珠江水產研究所自從2012年開始在連南開展稻田養魚的示范與推廣工作,協助連南瑤族自治縣獲得省“雙節雙高”漁業示范園區建設項目,極大地推動了連南地區稻田養魚產業的蓬勃發展;助力連南瑤族自治縣“稻田魚文化節”被認定為 “國家級示范性漁業文化節慶(會展)” ,不僅彰顯了該縣獨特的漁業文化底蘊,而且有效促進了稻田養魚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此次測產的稻田養魚模式,為連南稻田養魚業的未來發展開辟了一條創新路徑,提供了寶貴的實踐范例與模式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