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專項資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廣東省科技廳和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等相關項目的支持下,我所盧邁新研究員團隊對羅非魚開展了近20年的選育工作,已經培育出耐鹽新品種莫荷羅非魚“廣福1號”( 品種登記號為GS-02-002-2015)。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通過群體選育和家系選育在快長、高雄性率、高出肉率和抗病等方面對羅非魚進行了系統的選育,挖掘了與生長、性別分化和抗病相關的分子標記。通過性別相關分子標記的篩選,開發了通過分子標記篩選超雄羅非魚的方法,通過雜交技術獲得羅非魚“粵閩1號”。該品種具有雄性率高、生長快、出肉率高等特點。
近年該品種在廣東、福建、廣西、海南和云南等省(區)進行了中試,取得了顯著效果。2016年12月2~4日,在西雙版納州水產技術推廣站、勐海縣水產技術推廣站等相關單位工作人員和附近養殖戶監督下,項目組對云南省池塘、水庫養殖中試點進行了拋網抽樣現場檢查。結果表明羅非魚“粵閩1號”生長速度快(日增重5g左右),成活率高(97%左右),餌料系數低(1.1左右),養殖效益普遍高于其它羅非魚品種。中試點景洪市勐旺鄉曼洪水庫面積250畝,今年7月12日放苗70萬尾(放苗規格為平均11.5g),經過144天養殖周期,12月3日拋網抽查平均質量達到615.8g/尾 ;捕撈5065.66kg商品魚,由加工廠第三方抽樣,結果為:800~999g占11.91%、600~799g占53.31%、550~599g占21.59%、500~549g占8.48%、450~499g占4.71%。在勐海縣勐遮鎮中試點(錦海源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對羅非魚“粵閩1號”與其他品種羅非魚進行了同塘養殖對比的抽樣檢測,體長相同(22cm)的羅非魚“粵閩1號”比云南當地養殖的其它羅非魚品種重56g,表明羅非魚“粵閩1號”取肉率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