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和海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海口市召開了海南省地方標準審定會。審查專家組由管理、生產、科研、檢驗檢疫等方面的7名專家組成,分別來自于海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南海水產研究所、海南省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海南大學、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及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珠江水產研究所盧邁新研究員和可小麗副研究員參加了會議。
海南省羅非魚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集種苗生產、成魚養殖、飼料加工、運銷和配套服務為一體的完整的產業鏈,是海南省出口創匯和漁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但隨著集約化養殖的不斷深入,羅非魚病害已成為制約羅非魚產業發展的主因之一。其次,海南省羅非魚產業發展數十年,已發展養殖面積40余萬畝,產量數十萬噸。但發展至今,仍有部分地區羅非魚養殖處于“小作坊”的養殖模式,沒有科學的養殖基地和管理理念,為海南省羅非魚產業的發展埋下隱患。為促進羅非魚產業的健康發展,提高羅非魚產品質量,規范羅非魚養殖場建設標準,提供充足、安全的羅非魚產品,制定羅非魚病害防治技術規范和羅非魚養殖場建設標準研究均具有重要意義。
會上,評審專家對珠江所編制的《羅非魚病害防治技術規范》和《羅非魚養殖場建設規范》2個地方標準進行了審定,認為其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一致同意通過審定,并建議盡快報批后發布實施。

(養殖與營養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