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已制作成標本用于科普;《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不得擅自引進、釋放或丟棄外來物種。
記者27日早上從河南省汝州市城市公園管理方獲悉,此前市民在云禪湖水域發現的“怪魚”已于27日零時許被捕獲,經確認是兩條鱷雀鱔。公園管理方已對其進行無害化處理,并安排人員對該湖區進行了專業消毒。
“怪魚”鱷雀鱔究竟是“何方妖怪”?是否也曾到廣東“為害”?對它應如何抓捕、處置?市民是否可購買養殖?平日碰上該怎么應對?抓上來后可以吃嗎?記者為此專訪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農業農村部外來入侵水生生物防控重點實驗室主任牟希東研究員。
曾作為觀賞魚引進,是“頂級淡水魚殺手”。
羊城晚報:鱷雀鱔是一種怎樣的生物?原來生長在什么地方?我們為什么要對它“大動干戈”?
牟希東:鱷雀鱔,又稱福鱷、屬于雀鱔目、雀鱔科、大雀鱔屬,是一種大型的兇猛魚類,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到美國的墨西哥灣沿岸,密蘇里河和俄亥俄河,尼加拉瓜等地。鱷雀鱔是作為一種觀賞魚被引入我國,在廣東實現了本土繁殖。
素有“頂級淡水魚殺手”之稱的鱷雀鱔,具有極強的破壞性,喜單獨生活,生性兇猛、生存能力強,被列為世界十大最兇猛淡水魚。不僅掠食能力驚人,其繁殖力同樣驚人,在廣東氣候下,鱷雀鱔性成熟后,懷卵量常常在數萬尾甚至數十萬尾,卵呈綠色,有毒。加上鱷雀鱔在我國缺少天敵,將對土著魚類構成極大威脅,一旦這些鱷雀鱔或者它們繁殖的后代進入自然水域將會對魚類群落造成滅頂之災,會對水生生物多樣性和水域生態安全帶來嚴重影響和危害,且對居民的安全造成一定威脅。
羊城晚報:為何鱷雀鱔在廣東多地都有出現?
牟希東:鱷雀鱔在廣東發現的地方比較多,佛山、深圳、肇慶、汕尾都曾出現,尤其是廣州,僅在2022年就在白云區和中山大學校園發現過兩起。廣東多地出現鱷雀鱔是因為廣東觀賞魚文化盛行,且國內外觀賞魚貿易發達,它作為觀賞魚引進后成功本地繁殖。加上廣東是亞熱帶氣候,鱷雀鱔在本地也沒有天敵,適合生存。
羊城晚報:對于這類外來入侵物種,目前我國有何相關法律進行管理?如果棄養放生會有何后果?
牟希東:近年來國家非常重視外來物種的問題,并于2021年4月15日正式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這里面規定了“防范外來物種入侵與保護生物多樣性”內容,要求制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和管理辦法。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海關總署等在2021年聯合印發《關于印發進一步加強外來物種入侵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農科教發[2021]1號),從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和監測預警、引入管理、防控治理到政策法規等各個方面都做了明確規定。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海關總署聯合發布《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也于2022年8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引進、釋放或丟棄外來物種。未經批準,擅自引進、釋放或者丟棄外來物種的,依照生物安全法第八十一條處罰。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內臟和魚卵有毒,不宜食用。
羊城晚報:發現鱷雀鱔后應如何處置?有網友戲稱,抓上來后要“起鍋燒油”做了吃,它能不能吃?
牟希東:如果市民在公園等地發現鱷雀鱔,要盡快上報,由當地管理部門捕撈清除,并作無害化處理。目前抓捕鱷雀鱔,還是以物理控制為主,建議發現其蹤跡的場所聘請專業隊伍,根據具體水體區域制定相應的工作方案進行抓捕。抓捕的鱷雀鱔可以制作標本供科普宣傳,給市民觀賞,也可以掩埋處理等。
隨著國家對外來物種管理越來越重視,目前呼吁大家不要再養鱷雀鱔這類大型兇猛物種。如果市民購買后要棄養,千萬不要人為放生,可以委托高校、科研機構、相關部門進行處理。由于鱷雀鱔內臟和魚卵有毒,不建議大家食用。
廣州三年前曾抓捕現已制作成標本
羊城晚報:您可否分享一下曾經抓捕鱷雀鱔的經歷?
牟希東:記得我們在處理2019年廣州白云湖鱷雀鱔“水怪”事件時,迅速組建團隊,并結合廣州白云湖的現場情況,制定了4種抓捕方案。經與各管理部門研討,最后確定為以圍網法+拖網法為主,拋網法等為輔的方案。第一次抓捕從布網到拖網,連夜從2.5萬公斤魚中一條一條排查,前后經28個小時終于在清晨7點左右捕獲5公斤的鱷雀鱔1尾。
但是,我們發現它與網傳的“水怪”有所差異,為此繼續對未圍網區域實施圍網,最終成功抓獲長1.2米、體重達10公斤的“彎腰弓背”鱷雀鱔。這兩條鱷雀鱔均在第一時間帶回珠江水產研究所,進行解剖分析,獲得第一手數據,發現鱷雀鱔體內有大量卵,而且鰾很奇特,呈網狀,形如肺。此后,鱷雀鱔制成標本放置于白云湖管理處,用于科普宣傳,提醒大家不要隨意放生外來物種。
對外來入侵物種進行全國開展系統性普查
羊城晚報:應該如何對其加強監測、管理?
牟希東:鱷雀鱔目前已在全國多個自然水域多次出現,除了廣東多地,在廣西、浙江、四川等地均有發現,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明確提出要開展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和監測預警,2022年農業農村部等部門制定《關于印發外來入侵物種普查總體方案的通知》對10種外來水生生物(齊氏羅非魚、豹紋翼甲鯰、馬那瓜麗體魚、鱷雀鱔、食蚊魚、福壽螺、條紋鯪脂鯉、大鱷龜、巴西龜、牛蛙)進行全國性普查,就包含了鱷雀鱔。
今后會每十年組織開展一次全國普查,構建全國外來入侵物種監測網絡,開展常態化監測。其次,推進外來入侵物種治理,應采取針對性捕撈等措施,防止其進一步擴散危害。再次,完善政策法規,強化養殖管理,建立安全可靠的防范與應急處理措施等。加強科普宣傳,嚴禁人為放生。總之外來物種管理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全社會努力。
【來源:金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