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7日,由廣東省未來預測研究會組織專家對由珠江水產研究所聯合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和珠江水利委員會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共同完成的“珠江浮游植物水環境指示功能及生態修復技術應用”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評價委員會由暨南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廣州大學及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科研機構的5位相關領域專家組成。
專家們聽取了項目負責人王超研究員的項目匯報,仔細審查了評價材料。經質詢答疑和研究討論,評價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目圍繞珠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水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組成及其對水生態環境的指示功能開展了系統性的調查研究,研發了基于浮游植物的生態修復效果評價技術,取得了系列創新成果。
1、首次提出了運用鏈狀硅藻形態性狀指標指示水環境狀態等級的指標參數和方法。
2、基于浮游植物功能類群劃分,創新性提出了水環境預測方法,將水體營養特征預測準確率提高了20%。
3、運用鏈狀硅藻形態性狀指標和浮游植物功能類群法等技術,創新開展了河湖水生態環境修復效果評價。
本項目獲得授權專利40件,其中國際PCT 1件,發明專利10件,軟件著作權5項;出版著作2部,發表學術論文60篇;參與制定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保護工程驗收規范(TD/T1069-2022)》行業標準1項。
該成果在珠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效果評價等方面進行了示范應用,形成了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效果的評價方案,為我國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效果評價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具有重大生態環境保護意義。本研究成果可為珠江流域水生態環境評價和保護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