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有種怪魚每次出現都會引起所在地全城的轟動,不是“傾城之戀”,而是“傾城之怒”,這種怪魚就是大家深惡痛絕的外來入侵物種—“鱷雀鱔”。鱷雀鱔是典型的外來入侵水生生物,其進入自然水域的主要途徑是人為的放生,因此,大家在對鱷雀鱔氣憤的同時,也會對放生者致以“親切”的問候,希望生物安全法頒布以后,結合更多的科普介紹,這種非法放生行為能得到抑制。

雀鱔原產于美洲,主要有鱷雀鱔、熱帶雀鱔、古巴雀鱔等 7 個種。由于雀鱔體型怪異,性格兇猛,符合部分消費者獵奇的心理,而被大量引種到我國用于觀賞,并早就在我國實現了批量繁殖。

目前,我國最常見的有鱷雀鱔和眼斑雀鱔(斑點雀鱔)兩個種,但自然水域中記錄最多的卻是鱷雀鱔。主要原因推測是鱷雀鱔生長速度快,體型更大,更容易出現普通水族缸無法養殖的情況,而被大量放生到城市中心和周邊的湖泊、水庫和河流中;而眼斑雀鱔體型相對較小,生長速度慢,出現無法養殖的情況較少,且生存能力小于鱷雀鱔,因此在自然水域并不常見。
與其它雀鱔一樣,鱷雀鱔尾部圓形,是古老魚類獨有的圓尾;身體被菱形的硬鱗覆蓋,鱗質較硬,猶如一身鎧甲,防護力十足;鱷雀鱔另一個典型的形態特征就是吻長,口尖似鱷魚,密布鋒利的牙齒,攻擊力直接拉滿,因其口部形態似鱷魚,故名鱷雀鱔。

作為一種兇猛的捕食者,鱷雀鱔的危害主要體現在:(
1
)進入養殖水域后,會捕食養殖種,影響漁業生產;(
2
)進入自然水域會影響本土種的生存,影響生物多樣性;(
3
)極端情況下會攻擊人類。不同于其它外來魚類,鱷雀鱔并不適宜食用,一來肉質不好,且難以將魚鱗與肉分開,二來卵有劇毒,處理不好還會有生命危險,是屬于百害而無一利的外來物種。
根據已有的記載和報道,我國廣東、廣西、福建到河南、四川、江蘇多省份均有鱷雀鱔的野外分布記錄,其中以廣東省最為嚴重,在深圳、東莞、佛山、廣州等多個地區的城市公園和河道中常有發現,近年來更是呈現多發趨勢,且已證明能夠越冬和繁殖,是名副其實的外來入侵種,由于另一種兇猛的外來物種食人鯧并沒有建立種群并形成入侵,因此鱷雀鱔可以算得上是危險等級最高的外來入侵水生生物了。除了嚴格的貿易管控和養殖管控以外,還要做好科普宣傳,杜絕人為的放生,避免市民誤食捕捉到的鱷雀鱔。

2007年珠江的鱷雀鱔捕獲記錄

2007年捕獲的鱷雀鱔(2022年拍攝)
更多信息可參考:
高危外來水生生物的典型—鱷雀鱔 https://mp.weixin.qq.com/s/RdAmp6w42M1hW-PCNsdReQ
七種雀鱔之鱷雀鱔: https://mp.weixin.qq.com/s/2AMbFoQ8fM6yUd5rRkj_Xg
來源: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外來物種入侵防控團隊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外來物種與生態安全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