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7日,珠江水產研究所草魚項目組和佛山市南海百容水產良種有限公司邀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英杰研究員、中山大學李桂峰教授和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于輝教授等專家在佛山市南海百容水產良種有限公司清遠基地對F2代草魚選育家系的養殖對比試驗進行了現場測評,結果顯示,在同塘養殖條件下,經15個月的養殖, F2代草魚選育家系的平均體重為2664.32±276.43g,比非選育群體提高了22.59%。
測評期間,李勝杰副研究員代表項目組向專家們匯報了草魚選育工作研究進展。專家們對養殖試驗草魚進行了現場抽樣測定,對草魚選育品系的選育效果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對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意見和建議。F2代草魚選育家系是由珠江水產研究所和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大宗淡水魚類產業技術體系、廣東省科技興漁等項目資助下共同完成培育的。項目組開展了草魚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評估工作,在數量遺傳學研究、分子標記輔助育種以及新品系的建立和推廣應用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收集了不同江河段草魚種群親本,查明草魚不同群體的遺傳結構和群體間的親緣關系,創建了基于微衛星標記的草魚種群分類方法和鑒別雌核發育草魚的方法。在生長軸和糖代謝相關基因上發掘6個與生長相關的突變,建立分子標記輔助群體選育親本選擇技術。比較分析了不同地理種群后代的生長性能和不同群體間雜交子代生長性能,獲得3個生長優勢的種群和雜交組合。采取邊選育邊推廣方式,近年來累計推廣選育品系苗種數十億尾,銷往全國各主養區,取得了顯著的養殖效果。
草魚是我國的“四大家魚”之一,目前養殖年產量接近600萬噸,但養殖草魚主要是野生種的直接利用,親魚個體大,性成熟時間長,苗種產值低,多數苗種場不注重親本留種規程,甚至為了生產上的方便選擇個體小,性成熟早的草魚作為親本,導致近交現象嚴重,種質衰退,具體表現在養殖成活率低,生產速度減慢,病害損失嚴重,培育適合產業需求的養殖新品種勢在必行。項目組在草魚良種選育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培育的F2代選育家系生長優勢明顯,有效緩解養殖產業對良種的迫切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