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2018年珠江禁漁期結束,珠江流域正式開漁。 珠江水產研究所漁業資源生態研究室研究團隊前往柳江水系開展魚類資源及產卵調查,調查發現在柳江一級支流龍江有桂華鯪(Sinilabeo decorus)、大眼卷口魚(Ptychidio longibarbus)產卵場的分布。其中大眼卷口魚屬于廣西特有種,同時被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列入瀕危魚類。
桂華鯪歷史上在西江、北江、柳江、漓江、桂江等均有分布,但近年在珠江水系的調查過程中較少發現。本次柳江水系的8個調查站位中,僅在龍江河池江段采集到桂華鯪14尾,最大個體全長33.0cm,重640g,為性成熟個體;最小個體9.8cm,重12.2g。在龍江宜州江段采集到大眼卷口魚6尾,最大個體全長21.0cm, 重132g;最小個體15.2cm,重27.6g。其他江段未采集到該兩種魚類。另外,龍江還調查采集到花鰻鱺、斑鱯、卷口魚、光倒刺鲃、大刺鰍等保護魚類和名貴經濟魚類。
龍江為柳江一級支流,流域地形自云貴高原東南邊緣逐漸向桂南、桂中丘陵平原、低山盆地過渡。東部喀斯特峰林高程400~600m,山嶺綿亙,巖溶廣布。河池至宜州之間相距約100km,屬于龍江中游河段,水體清澈,透明度高,略成堿性,PH值在8.82-8.84。根據本次調查獲得的魚類物種分布及資源狀況推測,龍江中下游分布有桂華鯪和大眼卷口魚等魚類的產卵場,該研究團隊已向有關部門建議將龍江中下游江段作為珠江魚類生態保護紅線的重點區域加以保護。



桂華鯪、大眼卷口魚產卵場棲息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