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打贏種業翻身仗;按照《農業農村部關于開展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的通知》(農種發〔2021〕1號)和《第一次全國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實施方案(2021-2023)》的有關要求,為掌握我國斑鱖(Siniperca scherzeri)種質資源特征及保存現狀,根據華南淡水水產養殖種質資源調查組的工作安排,制定了《斑鱖種質資源調查方案》,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我們選取了包括安徽省、廣東省內的3個養殖場為調查點,其實國家級良種場1個、龍頭企業1家和苗種場1家。
斑鱖(S. scherzeri)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真鱸科鱖屬的魚類,俗名花鱸、火燒桂、烏桂、黃花桂。原分布于長江、珠江、閩江、黃河、海河、遼河等水系及韓國、越南淡水流域,常見于江河湖泊中以及多在水的中下層,體長可達22公分。斑鱖因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無肌間刺、高蛋白、低脂肪、EPA和DHA等含量豐富,素有“淡水石斑”之美譽,廣泛受到國內及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地消費者歡迎,是我國重要出口創匯水產品種之一。

根據調查方案的有關內容,自2022年4月開始,調查組先后奔赴安徽和廣東啟動調查工作。調查點包括國家級良種場1個和龍頭企業1個和苗種場1家,共計3個調查點。根據《水產養殖種質資源基礎信息表》認真填寫了各調查點基本情況、生產情況、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等內容。為保證獲得的數據全面、真實、可靠,調查組成員嚴格按照《魚類樣品采集技術規范》對斑鱖個體進行了生物學特性測量、肌肉營養成份測定、生理生化指標測定和遺傳多樣性測定;按照《魚類種質資源遺傳材料制作規范》完成活體、標本和基因的采集和制作。各項工作的展開均做好完備的現場調查記錄并保留圖文檔案。通過本次斑鱖種質調查,共收集標本9份,制作基因94份,營養品質分析9份、生理生化特性90份和遺傳多樣性送測份數90份。
通過斑鱖種質資源調查,基本摸清了我國斑鱖種質資源家底,為斑鱖種質資源的收集保藏和可持續開發利用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我國淡水養殖產業發展提供優良種質資源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