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打贏種業翻身仗;按照《農業農村部關于開展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的通知》(農種發〔2021〕1號)和《第一次全國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實施方案(2021-2023)》的有關要求,為掌握我國鯻科(Terapontidaesp.)代表種種質資源特征及保存現狀,根據華南淡水養殖種質資源調查組的工作安排,制定了《鯻科種質資源調查方案》,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我們確定了高體革鯻(Scortum barcoo)和厚唇弱棘鯻(Hephaestus fuliginosus)為鯻科代表物種,我們分別選取了包括廣東省內的2個龍頭企業、1個養殖場和1個龍頭企業、2個養殖場共6個調查點。
高體革鯻(S. barcoo),俗稱寶石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科革鯻屬魚類的一種,是原產澳洲的食用淡水魚,具有成長快、雜食性、很強的環境適應力和高度的抗病能力,于2001年引入國內,并突破人工繁殖和養殖技術。
厚唇弱棘鯻(H. fuliginosus),俗稱淡水黑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科弱棘鯻屬魚類的一種,亦為原產澳洲的特有淡水魚類,在原生地在沙巖底質,水質清澈或混濁的大型溪流底中層水域,可忍受酸性環境;于1998年引入國內,具有成長快、雜食性、環境適應力強等特點。

調查小組按照調研方案的內容,根據《水產養殖種質資源基礎信息表》認真填寫了各調查點基本情況、生產情況、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等內容。嚴格按照《魚類種質資源遺傳材料制作規范》對各個調查點種質樣本進行了各種指標采集和測定,包括活體種質資源的收集、種質標本制作、細胞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基因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生物學特征測量、肌肉營養成份測定、生理生化指標測定和遺傳多樣性測定。
自2022年4月開始,種質資源調查小組克服疫情反復的影響,根據制作規范采集制作一批遺傳材料,其中寶石鱸標本9份、基因91份、營養品質分析9份、生理生化特性91份、遺傳多樣性送測份數90份;淡水黑鯛標本9份、基因100份、營養品質分析9份、生理生化特性100份、遺傳多樣性送測份數90份;并計劃將相應的遺傳資料納入國家海洋水產種質資源庫保藏。目前,調查點的相關數據,包括基本信息、生物學特性、品質和生理生化等數據已上傳至全國水產養殖種質資源系統調查數據匯交平臺,遺傳多樣性數據也正在進一步分析中。
本次調查工作的順利進行得到了廣東省市漁業管理部門、相關養殖企業的支持與配合。本次寶石鱸和淡水黑鯛種質資源系統調查工作將有助于摸清我國鯻科魚類的種質資源特征,為進一步加強鯻科魚類種質資源利用提供科學參考。
